為了不使更多的畜禽產品危機人類的生命健康,必須嚴把飼料產品的質量,其中控制飼料原料的質量顯得尤為重要。原料質量是產品的前提和基礎,搞不好原料質量控制,產品質量控制就無從談起,原料質量控制是指原料的自身質量和原料的品種、型號、特性等的選擇控制。預混料原料主要包括維生素、微量元素、磷酸氫鈣、氯化膽堿、載體和稀釋劑等。
一、維生素
維生素是飼料添加劑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類。在飼料生產中,添加維生素的目的并非治療某種維生素缺乏癥,而是作為天然飼料營養的補充,提高動物的抗病應激能力,促進生長以及改善某些畜產品的產量和質量。但是維生素作為一類低分子有機化合物,其穩定性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濕度、壓力(制粒需要)、氧化、還原、光、熱、酸堿度、水分以及微量元素的相互作用、酶、載體和飼料添加劑的存在等。潮濕是影響維生素穩定性最重要的因素。特別是在與微量元素及氯化膽堿同時使用時,會導致微量元素水合鹽中游離水的釋放而使維生素降解,以維生素A、維生素D?的破壞較大,故膽堿、維生素宜制成單一的預混劑,同時在維生素制劑中添加抗氧化劑,可延長促使活性維生素氧化的誘導期,保持維生素在4~8周的貯存期不受太大影響,延長預混料的保質期。在使用維生素時,注意含量和濃度。如:維生素?,其飼料級濃度為:96%,藥品級則為98%,維生素B??的含量有0.1%,還有1%等。選擇維生素添加劑預混料原料時,除了要選穩定性好的維生素制劑與劑型外,還應選擇生物學價值高,禽畜利用率高的維生素添加劑,根據氣候和環境等條件下對維生素添加劑的影響選擇適宜的維生素添加劑。
二、微量元素
動物必需的、在其營養價值中作用最大的微量礦物元素有7種,鐵、銅、鋅、錳、硒、碘、鈷。微量元素等級分飼料級、工業級、試劑級等。由于化學形式、產品類型、規格以及原料細度不同,其生物學利用率差異較大,銷售價格也不一樣。選用微量元素添加劑時,必須考慮其對動物的生物學效價、產品的穩定性以及對環境的污染,
目前,我國一般采用化工生產的各類飼料級微量元素、鹽類或氧化物作添加劑,很少采用村的試劑級產品,氧化物類的優點是元素含量高,不易吸濕結塊,流動性差,不易加工,但硫酸鹽的生物學效價高。以含銅元素的化合物為例,用硫酸銅、 氧化銅、碳酸銅分別對仔豬進行飼料對比試驗,其結果是:硫酸銅的銅生物學效價最高,碳酸銅次之。用硫酸鹽作飼料添加劑,還可促進動物對蛋氨酸的吸收利用,能發揮抗生素的作用,預防疾病,促進生長。
三、碳酸氫鈣
碳酸氫鈣在預混料中添加量很大,所以磷酸氫鈣產品的質量對預混料產品的質量影響很大。目前,國內生產磷酸氫鈣的廠家很多,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應特別注意產品含氟量不能超標(行業標準為不大于0.18%),氟過量時,會對多種酶有抑制作用,這是由于氟奪取了酶的活性成分而造成的。氟可抑制磷酸化酶,導致體內鈣代謝紊亂、鈣的吸收和蓄積減慢,使骨骼鈣化不良。而且高氟易與鈣、錳、鎂、銅、鐵、鋅等陽離子結合,使畜禽體內需要的這些離子酶受到抑制,直接導致脂肪利用率下降、糖代謝紊亂。
四、氯化膽堿
氯化膽堿易溶于水及醇,水溶液呈堿性,極易吸潮,膽堿在飼料中添加量往往很高。在復合預混料中(例如,1%預混料)膽堿(50%)的添加可達8%~30%。氯化膽堿對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維生素B族,泛酸等都有破壞作用,有微量元素存在時加劇破壞程度。預混料生產中一般選用干粉的氯化膽堿,其穩定性很好,選擇氯化膽堿時應慎重。
雖然礦物質微量元素只占配合飼料的0.1%左右,但它可以大大提高飼料的營養水
平,促進畜禽的發育成長。據有關資料介紹,添加優質的礦物添加劑,可使畜禽的生產能力提高10%~12%,減少飼料消耗8%~10%,從而降低了飼料成本,提高了效益。
五、載體、稀釋劑、吸附劑
選用合適的載體與稀釋劑是保證預混料產品質量的重要條件之一。目前使用的載體和稀釋劑有沸石、麥飯石、膨潤土、凹凸棒土、玉米芯粉、稻殼粉、麩皮等。載體選擇時要注意其粒度、密度、吸濕性、流動性、化學性狀及表面特性等方面的不同要求。
控制預混料原料的質量,還要使所選的原料不能被有毒物質所污染,進貨時必須檢查,控制好儲存期間的安全質量問題。生產廠家必須排出業務能力強、工作素質高的從業人員,否則,會用更高的價格來換取劣勢的產品,從而從中謀取暴利。只有注意了這些方面的問題,預混料原料的質量就能控制好。如果在配以高質量的原來配方、加工工藝以及成品貯存、運輸、留樣等的質量控制,就會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就有高質量的畜禽產品,這樣,畜禽產品的質量問題就不會再困擾人民的生命健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