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加工動物飼料需要多種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對動物營養和生產性能非常重要,是機體必需的營養物質,但如果飼喂過量,則會產生一定的毒性,對動物機體造成傷害,影響養殖效益。因此,微量元素成分在全價料中需要均勻分布,這就需要先生產出包含動物所需微量元素成分的預混料,在預混料中通過載體和稀釋劑使微量成分充分混合,從而使其可以均勻地分散到配合飼料中,生產出高品質的飼料產品。因此對于載體和稀釋劑的選擇是關系到飼料品質和動物營養均衡性的重要環節。
飼料中微量元素的載體是可以承載微量活性成分,使活性成分的顆粒加大,改善其分散性,并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和吸附性的可飼用物料。微量元素被載體承載后,其本身的物理特性發生改變或不再表現出來,不僅稀釋了微量成分,起到稀釋劑的作用,還可提高添加劑的流散性,使添加劑更容易均勻分布到飼料中去。而稀釋劑是摻入到一種或多種微量添加劑中起稀釋作用的物料,它可以稀釋活性成分的濃度,但微量元素的物理特性不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稀釋劑不起承載添加劑的作用,它比載體更細,顆粒表面更光滑,流散性更好。吸附劑是具有吸收(水、油)液體性能的物質,其作用是使液體添加劑成為固體,易于運輸和使用。如抗氧化劑乙氧喹為深褐色的液體,可使用吸附劑如蛭石或硅酸鈣而成為固態產品,其中乙氧喹濃度一般為66%,剩下的三分之一即為吸附劑。吸附劑種類有玉米芯碎片、浸提的玉米胚油硅酸鈣、二氧化硅等。由于活性成分附著在吸附劑的顆粒表面,所以吸附劑也是一 種載體。
載體廣泛應用于添加劑原料的生產,尤其是添加量很少的活性成分,如維生素Bl、生物素、葉酸和微量元素化合物亞硒酸鈉、碘化鉀以及一些藥物等,均需要與各載體混合構成飼料級添加劑。單一添加劑預混劑的生產也需要載體,如復合維生素預混劑、復合微量元素預混劑的生產等,需要載體來承載其活性組分。復合添加劑預混料的生產時,由添加劑原料到最終的復合添加劑預混料,在多次使用載體后,活性成分的顆粒增大,從而與全價配合飼料的其他原料均勻混合。在添加劑預混料生產中,當預混料中活性成分不低于50%或多種活性成分之間的容重差別較大及需要增加預混料的流散性時需要使用稀釋劑。
飼料添加劑中加入載體和稀釋劑可將活性微量組分的濃度降低,并將多種微量活性顆粒分開,減少活性成分之間的反應,保持活性成分穩定性,保證添加劑及預混料的質量。載體的承載作用是將活性物質吸附于其上,一般在生產高濃度單項預混劑或不同活性組分間容重差異大的復合預混料時,為保證微量組分的穩定性,改變混合性能,防止成品再分離,應選用載體。而用高濃度原料生產較稀濃度的預混料時則選用稀釋劑。
維生素預混料一般要求載體的pH在6.5~7.5之間,載體的水分是越低越好,最好控制在5%以下,不宜超過 8%~10%,維生素預混料載體的粒度應該在30~80目之間,選擇脫脂米糠、稻殼粉承載性能最好,玉米粉較差。在維生素預混料中,載體和稀釋劑一般都占了很大的比例,很多具有吸濕性,容易在空氣中發生潮解造成預混料結塊。多維的有些組分之間有干擾,載體的表面過于粗糙也不利于混合均勻,使維生素間相互作用加強。通常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硅(0.3%~0.5%)來增強流動性,防止結塊。
礦物元素容重大,多選用容重與之相近的石灰石粉、沸石粉、石膏粉、麥飯石等無機物做載體或稀釋劑。有機載體的承載能力很強,吸附微量礦物微量元素之后,其容重增加,不容易分離。因此,在礦物預混料中,脫脂米糠、稻殼粉等使用量也很多。配制動物的礦物質預混料時,微量元素如鉻、硒、鈷等要先與載體混合配成預混料,再與其他的微量礦物元素加上載體或者稀釋劑再混合,最終制成混合均勻的微量礦物元素預混料。
生產含有維生素和礦物微量元素等組分復雜、粒度、容重、混合特性等差異大的復合預混料時,需要選擇承載能力強的載體。 雖然麩皮、脫脂米糠、稻殼粉、大豆皮粉等容重比礦物微量元素輕很多,但其表面粗糙,承載能力強,與這些微量元素混合后,容重會發生改變,不易發生二次分離,這些有機載體纖維含量高,對維生素等成分的穩定性沒有影響,可以保證產品的質量。因此,這類物質常被用作復合預混料的載體。
添加劑的均勻性差可導致采食動物實際攝人量與配方規定的供給量不符,造成添加劑過量或不足,影響動物的正常生長。對于添加藥物和微量元素的預混料,均勻性差可能造成使用不安全、動物中毒或死亡或根本無作用等后果。因此,添加劑及預混料質量的高低除其主要成分及加工工藝外,載體、稀釋劑也是重要因素。必須綜合考慮活性成分以及載體和稀釋劑的性質,選擇合適的載體和稀釋劑,以保證預混料的均勻性和穩定性。